○当前位置:365投注 > 政务公开 > 应急管理 > 应急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www.meixinled.com   2011年05月12日    来源: 黄岩国土资源分局
〖 背景色: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收藏〗〖打印〗〖关闭〗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问答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类型有哪些?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就地质灾害的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二、各类主要地质灾害的含义是什么?

崩塌: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坡上。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

泥石流: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由于泥石流爆发突然,运动很快,能量巨大,来势凶猛,破坏性非常强,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

地面塌陷: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裂缝: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地质现象。

三、地质灾害分哪些级别?

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其中: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四、崩塌、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的物质基础。地层的岩性不同,它们的强度各不相同,发生滑坡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花岗岩、石英岩、石灰岩等块状岩石,致密坚硬,抗剪强度大,完全由它们组成的斜坡,很少发生滑坡,而有软弱的泥岩、页岩、煤层和各种地表覆盖层存在的斜坡,很容易发生滑坡。

  采矿不按规范,预留矿柱少,乱采滥挖,造成采空区坍塌,导致山体开裂,继而发生崩塌、滑坡。

  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开挖坡脚,形成人工陡边坡,易引起崩塌、滑坡的发生。

  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工厂,堆渣堆土等,给斜坡增加荷载,斜坡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便失去平衡,发生崩塌、滑坡。

不适当地开垦农田,乱砍滥伐,破坏植被,有利于雨水等地表水渗入地下、软化岩土,也能诱发崩塌、滑坡。

  五、泥石流的特征及活动特点有哪些?

  典型泥石流分为形成、流通、堆积等三区,沟谷也相应具备三种不同形态。

  沟床纵坡降越大,越有利于泥石流的发生,但比降在10-30%的发生频率最高。因此,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区,其持续时间很短,一般仅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其活动特点是:高速、突发、周期复活、链生和群发性,其破坏方式有淤埋、冲毁、堵河阻水和弯道爬高、超高危害(1979年四川雅安、1984年云南东川泥石流死亡人数各为100多人)

  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危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毁坏土地、房屋、道路、桥梁,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如1979年金温铁路100公里处边坡岩体崩塌,造成旅客列车四节车厢出轨。永嘉县罗东乡若岙底村因受9909号台风暴雨影响,引发山体滑坡,毁房42间,造成17人死亡。

  七、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有哪些

  崩塌前兆是: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

  滑坡前兆是: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枯;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如发现上述的一些征兆,尤其是发现山体出现裂缝,则可能存在发生崩塌、滑坡的隐患,长期降雨或暴雨则可能诱发泥石流。

  八、用肉眼怎样识别滑坡体是否稳定?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衣表迹象和特征,粗略地判断它的稳定性如何。

(一)已稳定的堆积层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无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缓,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坍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迹象;

4、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二)不稳定的滑坡具有下列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不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体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需要指出,以上标志只是一般而论,较为准确的判断,尚需作出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九、村级监测人员或当地群众遭遇地质灾害时,应该怎么办?

当自身处在滑坡体上时,务必保持冷静(一旦慌乱不仅浪费时间且极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在设法立即发出警报信号和报告村、乡镇(街道)主管人员的同时,迅速向两侧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如果滑坡呈整体高速下滑状态而无法跑离,则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当自身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他处有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发出警报信号,并报告邻近的村、当地乡镇(街道)主管人员和有关单位,以便各级立即组织抢险救灾。

必须注意:处于坡体下滑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离是很危险的。

十、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报告时,主管机关应该怎么办?

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现场调查,动员危险区或者灾区的居民和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险情消除前不得让被转移人员擅自返还,以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同时,要按照地质灾害灾情分级报告的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十一、地质灾害临灾报警信号有哪些?

对村级自治组织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而言,临灾报警信号有:敲锣、敲铁盆、敲铁箱、吹哨子、放鞭炮等。

十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是什么时间公布实施的?

20031124,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394号国务院令,公布《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自200431日起实施。

十三、《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是什么时间公布施行的?

《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于20091127日经浙江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1031日起施行

十四、我区面临的地质灾害形势怎么样?

由于我区地貌大致为“七山一水两分田”,西部为丘陵山地,山区乡村地质环境恶劣,每逢强暴雨天气,土壤水分达到一定饱和状态时,极易引发风化残坡堆积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十五、我区哪些时段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根据往年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结合今年气象趋势等因素,预测我区地质灾害的多发时期集中在6月至9月份,梅汛、台风和其他强降雨期间是本区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

十六、我区目前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如何?

20114月底统计,我区位于农村群众居住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32(其中:中型规模2处、小型规模30处),均为山体滑坡类型,分布于10个乡镇(街道)的28个村,威胁369651人生命和356.5间民房的安全。富山乡行政区域内的隐患点达17处,占全区总数的53%。在非村民居住区,富山至决要、头陀至宁溪、北洋至上北洋至平田、屿头至白石等山区公路,以及浙东十八潭、富山大裂谷、划岩山等旅游景区栈道,有部分边坡相当陡峭,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现象,威胁车辆、行人、游客的安全。此外,建于山边坡脚的个别校舍、厂房、教堂、寺庙,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可见,防治地质灾害的任务相当艰巨。

十七、我区保护地质灾害隐患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一是通过工程治理措施,消除危险区安全隐患;二是组织危险区群众避让搬迁,转移至安全区域居住。

十八、我区村民居住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怎样实施?

对适合于通过工程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国土资源部门指导下,委托有资质的地质勘查机构编制工程治理设计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治理工程。治理工程竣工并经验收合格后,按照规定程序向区申请核拨相应的治理费用。

十九、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群众避让搬迁可享受什么优惠政策?

根据区政府办公室黄政办发〔200618号印发《黄岩区“安迁工程”补助资金拨付办法》规定,处于一、二类地质灾害隐患重点区域的村民,避让搬迁住房可享受政府资金补助。(一)建新房补助标准:符合高山移民条件搬迁到集镇和中心村的每户补助10000元,其中搬迁到集镇规模达20户以上的每人再补1000元、20户以下的每人再补500元;不符合高山移民条件就地安置本村的,每户补助8000元;以全家农转非或外迁方式安置的,给予每人8000元的经费补助。(二)拆旧屋补助标准:拆除地质灾害(隐患)区原合法住宅的,按占地面积每平方米补助50元。

上述补助资金,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原旧住宅拆除后一次性核拨发放。

二十、我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承担哪些主要职责?

按照《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我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求,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职责主要有:

(一)深入宣传本区域地质灾害威胁情况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和避灾能力;

(二)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根据应急预案制作并向隐患区群众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组织必要的应急演练;

(三)建立本级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和应急队伍,确定村级监测责任人和监测员,完善乡镇(街道)和村两级群测群防网络,实现辖区内隐患点“八有”目标;

(四)落实日常实地巡回检查制度,发现疑似新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报请区国土部门组织专家调查确认,发现地质灾害前兆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并向上级政府和国土部门报告;

(五)执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24小时值班制度,发生地质灾害灾情或者险情时及时组织足够力量赴现场应急处理,同时向上级政府和国土部门速报,应急处理完成后再行开展善后工作;

(六)制订并组织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和群众避让搬迁计划,开展隐患点应拆未拆老屋的拆除消点工作。

二十一、地质灾害隐患点“八有”标准具体指的是哪八个“有”?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隐患点防灾机制建设,确保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达到“八有”标准,即:有可行的应急预案,有紧急转移安置场所,有相应素质的责任人和监测员,有发放到责任人和监测员的雨衣手电等用品、铜锣或口哨等信号发送用具,有发放到户的防灾避险明白卡,有地灾工程治理计划或者民房避让搬迁计划,有安置在危险区域的警示牌,有巡查速报制度。

二十二、村级地质灾害监测责任人和监测员承担哪些主要职责?

地质灾害隐患点上的村级责任人和监测员,承担以下主要职责:一是向点上群众介绍隐患点规模、类型和受威胁对象,宣传防灾避险知识,说明本隐患点临灾报警信号、应急转移路线和避灾安置地点;二是每逢重点防范期来临时,提醒点上群众加强防范;三是开展日常巡查并做好记录,在重点防范期要不间断地进行实地观察,发现险情或灾情立即发出警报,并及时向村委会和乡镇(街道)汇报。四是险情或灾情发生后,要协助村委会、乡镇(街道)政府、区有关部门做好现场应急处理工作。

 


附件下载: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常见问题 | 网站地图 | 手机访问 | 网站群导航 | 
365投注主办  365投注办公室承办  电子政务办建设管理
2008 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133号 建议使用IE5.5,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网站